曉瑜是一位新婚少婦,有著令人羨慕的歸宿,一個擔任外商公司主管的老公,工作雖忙,卻能提供她優渥的生活,成天逛街喝茶,生活好不自在。婚後數年後,她偶然在先生的車上發現了某汽車旅館的名片,於是她偷偷地跟蹤,發現了先生竟然與公司的女部屬發生不倫之戀,她公主般的生活頓時完全破滅,與先生的戰爭也因此開始,起初先生會因自己理虧而會稍加收斂,不敢明目張膽,時間一久,也就不管曉瑜的要求,終於在一次大吵之中,先生提出分居的要求,她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便突然昏倒在地上。被送到醫院時,神智不清、不能言語、也無法站立。住院數天後,她慢慢恢復清醒,但雙腿仍然無法站立,必須坐輪椅或由家人背負行動,大家都說她是被先生氣成中風,公婆親人也紛紛數落先生的不是,先生也為此感到歉疚,於是痛改前非,推掉不必要的應酬,陪在醫院中照顧,寸步不離。但經過神經科醫師詳細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和肌電圖等檢查都是正常,找不出病因,也無法解釋她的雙腿無力,只好請精神科醫師前來會診,初步懷疑是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於是在患者和家人的同意下,嘗試進行藥物催眠會談,以解除其心防,來瞭解她內心的衝突和矛盾。
過程中才發現她的雙腿事實是可以站立的,許多症狀都帶著她對先生的失望及憤怒,潛意識裡,她甚至希望自己好不起來,永遠都這樣坐著輪椅。知道可能的致病原因之後,開始鼓勵她用語言去表示她的不滿和難過,並處理家屬對病人的態度,不把焦點放在她的雙腿,而去討論他們在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加上一些抗焦慮憂鬱藥物的使用,她的身體症狀在數週內有了戲劇性的改善。雖然她仍對先生不能諒解,還是處在一個憂鬱狀態,但至少生活起居可以不再仰賴他人,可以出院接受門診的藥物心理治療,重新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轉化症,在古老的西方醫學中是屬於被稱做歇斯底里(hysteria)這群疾患中的一種,主要表現是以感覺運動系統方面的異常為主,如突然癱瘓、失明、抽搐、不能說話等。這些異常卻又無法以任何已知的身體疾病去解釋,而臨床的檢查也大多正常,特別在發生前時常先有一些心理衝突事件出現,才出現上述身體症狀,此時便要懷疑是轉化症。而歇斯底里的由來,則是源於古希臘文字中女性的子宮(hystera),在當時被認為是專屬於女性的一種疾病,事實上雖然錯誤;但由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女性的發生率常高於男性二到五倍。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見到,較常出現的是在青春期及青年期。大多數的研究顯示,在鄉村、教育程度低、社經地位低、或是在面臨戰鬥場面的軍人較易出現。而在這些患者中也常合併有焦慮、憂鬱,甚至是精神分裂等精神科的問題。
我們可由心理分析來說明轉化症的形成原因:個人在面對一些外在衝突事件中(例如上文中的曉瑜面對配偶外遇),會誘發個體原本被壓抑在潛意識的衝動本能(多是性、攻擊或死亡本能),為了消除這些突然造成的焦慮和壓力,於是它們被轉化成身體的症狀來表現。換言之,這些衝動通常也是不被現實所接受的,一旦為意識察覺會造成個體的痛苦、恐懼或難過,於是利用身體表現出來,可以使自己免於立即的衝突。此外個體又可由這種生病的角色,來得到關心或懲罰對方,使對方感到歉疚,身體症狀又成為本身一種操縱或索求的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在故事中的曉瑜,便是發現先生有外遇時,與先生口角後,又突然昏倒。如此一來,便直接可以避免對先生因外遇提出分居時的憤怒和痛苦,同時又間接懲罰先生,使他感到良心不安,獲得先生和家人的同情及關心。必須強調的是這些身體上的症狀都不是故意偽裝出來的,而是個人在面對強大的心理衝突中,潛意識為保護自我所表現的症狀,既然是在潛意識中的活動,患者本身也就無法察覺她的身體症狀和壓力的關聯,對其而言,這些身體的不適是真實存在的,這是照顧者必須瞭解的。
●一般在臨床上見到的症狀表現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一、 以感官為主要表現的:如肢體感覺麻木、突然失明、失聰。
二、 以運動為表現的:如無法行走、站立。
三、 以癲癇發作為表現的:肢體抽搐,類似癲癇發作的情況。
而這些症狀在詳細的臨床檢查後,皆無法找到身體方面有明顯的異常來解釋其表現,倘若又發現有明顯的心理事件有時間上的巧合,便要懷疑轉化症的可能性。同時這類患者在其人格特質上較易有被動攻擊性、依賴型、反社會型或歇斯底里的傾向。另外也常合併有憂鬱焦慮的症狀出現。
在初次的發病中,大部分的個案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改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患者不會再發作,但仍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以後遇到壓力時,會出現類似的症狀,而其出現症狀的時間越長,預後便越不好,而症狀也會變成患者用來滿足願望或逃避責任的工具。所以在治療上首先要有詳細的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或身體異常造成的可能性。一旦確定與身體疾病無關後,便可以考慮以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為主,把焦點放在對於生活中壓力事件的處理和調適,而不必太過度強調症狀本身,甚至否定其症狀之真實性。要了解到這些症狀都是因個體無法面對壓力時的需要所產生的替代產物。另外或可由催眠、抗焦慮藥物、抗憂鬱劑、行為放鬆訓練的治療輔助,來達到加成的效果。同時家人的態度也常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瞭解患者的困難,避免去強化他的行為,使他可以用較成熟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不再使用症狀來逃避或索求,都可以減少其復發的機會。如何才能兼顧彼此的需要,對治療者,家人和病人而言都是一大難題;對於轉化症,歇斯底里的患者,或許透過心理治療,更深一步去了解自己性格上的特點,學習正向的處理壓力的態度,不至於被千變萬化的症狀所苦惱,這才是心理治療的目的,也是俗諺說“心病還需心藥醫”的一個最好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