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診所
GRATITUDE

感恩告白

關於明功堂
粉絲專頁1000讚,初告白。
美來自內心,外面世界卻是現實而殘缺的。沒有人出生時就是邪惡的,雖然都帶著罪性;沒有人期待不幸,但災難卻隨時侍候在一旁;沒有人想要主動去傷害人,而在無意中卻有人因而受傷;沒有父母不愛子女,但子女卻常常接收不到愛;故事總希望有幸福的結局,但往往悲劇才更令人動容;順境和美滿最是吸引人,但不幸和遺憾卻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高中時看見父親的乾妹從一位受高等教育、充滿才華的小學老師,變成背著鍋瓢到處遊蕩、四處為家的精神病患;大學六年級看到陳永興醫師報導台灣精神患者,被如同畜牲般關在鐵籠裡衣不敝體;看到溫柔受眾人敬愛的牧師娘,承受過多壓力而崩潰,身心退化的諸多情境,讓我毅然投入精神醫療的行列已近卅載。我從不知是否盛載得住這沉重的承擔,忍受的住這條路的孤獨,懷抱理想的憧憬,排除俗人異樣的眼光和疑惑,克服了親友的勸說,憑著對基督信仰的力量,在前輩師長的鼓勵與感召之下,學習溝通、自我瞭解、調整性格,培養同理。總記得前輩老院長在實習時勉勵的話:「記得當醫生首重對病人真心關切,其次才是醫術。」;大學教授叮嚀的:「當醫生絕不要以販賣恐怖為生。」和史懷哲的名言:「這個世界是悲觀的,但是我的態度是積極的。」,這些能量讓我的醫療生涯有了準繩,能筆直的往前走下去。在年輕朋友的激勵和剛進資工系小兒子的協助之下,終於開始了臉書粉絲專頁的開張,頓然心情年輕起來(撒花^0^),感謝諸多臉書上的朋友不吝捧場,這成為支撐我努力分享我人生中各種的體會和心得的背後推力;我絕不完美,仍在學習用何種形式來呈現我的所知所想,期待朋友們多加指教,讓我更知道如何做才能對大家最有幫助;我常勸人不要固執僵化,誠願藉由粉絲專頁朋友們的督促,讓我自己能一直成長,二十年後會成為一個「可愛的老人」,而不是一位子女晚輩避之惟恐不及的討厭鬼。~在這1000讚的歷史時刻,我們一起用心中的美來改變這不完美的世界。~
粉絲專頁2000讚,初告白。
就在九合一選舉讓台灣進入一個新境界的當下,全國人民期待著政治民生能夠進入一個新變革之時,就像烏雲滿佈之下露出一線曙光,大家殷切期盼,心中苦悶終算得到適時的舒解,有了希望和期待,這背後則集結了全民堅強的信心,而信心就如聖經上聖保羅所說是:未見之事的實底。人在極度困難中,能堅強走下去、咬緊牙根忍堅持忍耐的支撐至終的力量,就是依靠著堅定的信念,相信上帝必然會為我們開一扇窗,通往光明平安的路途,而努力克服一切困境。我是在一個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孩子,第三代「舉香跟拜」的信仰令我很不踏實,尤其自小多病讓我一直懷疑神的存在和對上帝的怨恨,我必須花至少三分之一的精力,去應付各種接踵來的疾病,求學過程崎嶇坎坷,在高二時生了一場大病以至於休學在家,那半年多居家療養的生活當中,我埋怨、失望,和神爭執,卻因此真正遇見了神,慢慢瞭解上帝的心意,找尋到自己人生的意義,雖然依舊遇到困頓不順遂,卻在信心當中抓著了人生的方向。在病痛中我學會真正感受病人的痛苦,在安寧病房體驗到癌末病患的害怕與孤獨,在窮困中感受到弱勢團體無助的悲哀,我切身同理身心苦痛的人暗夜的哭泣,雖然精力有限,我下定決心努力成爲上帝使用的器皿。人都很卑微,醫師也非萬能,盡己之力而爲之,每人根據自己所領受的恩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人生舞台扮演稱職的職務,就能讓這地上如同在天上,天堂實現在人間。感謝網友的支持和鼓勵,增加診所服務民眾的機會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期盼藉由專頁,逐步把這三十年來在醫療經驗中的所得,透過回憶分享,盡量用淺顯的病例來讓大眾朋友們,輕易瞭解人,身心精神上遇到的各種困境及其緣由和解決的方案,很多疾病的理解不是一講就通,我不是名嘴也不是文筆特佳的作家,只是鼓勵自己學習盡量淺顯的重複描述身心問題,這個園地的花花草草,希望大家能輕鬆的看,慢慢得到益處,仍然期待朋友的捧場與指教,感謝大家!
粉絲專頁3000讚,談親子間的和解

親子間的和解在每一個世代都是難解的習題。兩代之間隔著20 – 40年,父母生我大姊時是20跟19歲,生我這老么時是31跟30歲;而我生我家老大時 (當然是我太太生的)是26歲,生老么則是39歲,這一差就近40年了,父子年齡差距不可謂不大。年輕氣盛時認為時代進步快速,人家外國流行喇叭褲、迷你裙,

父母卻總是那麼守舊的要求我們,褲檔要高到臍上三指腹(哈!錯怪了, 那是學校教官要求的),裙角要蓋住膝蓋,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姿;父親一皺眉,母親眼眶一紅,我們就知道事情大條了,兄弟姊妹各就各位,不敢輕舉妄動。當時流行那一句「代溝」(generation gap),是句新鮮時髦的名詞,而我們總覺得自己是代溝「下」的犧牲品。

曾幾何時,不自覺中當起了父母,想說不要和孩子中間有代溝,我們讀親子教育的書,學習當個懂孩子愛孩子的稱職父母,卻沒想到孩子卻對我們的關心嗤之以鼻;出門不打聲招呼,徹夜不歸也不告知,你找得要死,擔心得差點報警,回來只說一句話:「昨晚在朋友那聊得太high,就在朋友家睡到剛才醒,就回來啦!幹嘛等我?」,像是妳應該要感謝他,還記得回來一般;要嘛!整天守著電腦,戴著耳機關在自己房內,房間亂七八糟,除了上廁所開冰箱之外,妳見不到他個人影;再不,就要錢時才搭得上話,其他時候,像是個妳拜託他陪妳住的房客。當個現代父母怎落得這般田地?唉!時序一轉,我們竟又成了代溝「上」的犧牲品。悲哀呀!事情怎麼會這樣?

事實上,代溝就是各自站在鴻溝的兩邊,左邊看右邊覺得不對勁,右邊看左邊更是不爽,看起來距離不遠,可是要跨過去卻一不小心就跌個粉身碎骨,原因在哪裡?在缺一座連結的橋。在今天的社會裡,家庭成員越來越少,一個團體越小照理講是越容易溝通,但如同哪一位詩人說的:「人的距離變得那麼近,為什麼心卻是離得那麼的遠?」。「溝通的果效」其實不在於天天見面說話,不在於是否懂得溝通技巧;重點在於如何讓對方願意溝通,有沒有用心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只想照我們的想法灌輸給孩子,用我們的做法去愛孩子,卻忽略他獨立存在的意志,不曾靜下心傾聽他的心聲,感受他成長中的慌亂與無助。

人的成長都有個叛逆的「青春期」。在一次演講分享中,我詢問祖父母級的松年團契成員,曾否叛逆過?多半的人都否認,都說早年父母要求嚴苛,都嘛規規矩矩的讀書做家事,哪敢叛逆什麼的?我說那妳曾否,在父親腳步聲漸行遠去之時,拉開鎖緊喉頭的那顆鈕扣?把蓋到足踝的裙角拉上膝蓋?你曾否趁父母不在時,翹起二郎腿?拿出撿回來的菸頭,假裝瀟灑的抽它幾下?大家才終於會心的莞爾一笑。年少輕狂時偷偷做一點父母不准許的事,在表達著,嚮往成就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的願望,它像蝴蝶要從一個難看、不起眼的蛹中,破繭而出,所做的掙扎和努力;做父母的要面對它,只能在一旁乾著急,從心底熱切地盼望與加油。我們常犯規(違反然法則,不是犯錯)的幫他剪破繭,想說:這助他一臂之力就是幫助他、愛他,然而卻適得其反,使他失去自己定義自己的機會,他會徬徨而失去自信,終而恨妳奪去他成就自己的機會。又或是我們恨鐵不成鋼,怕他在人群中落伍脫隊,於是焦急中脫口碎碎唸,像以重播的錄音帶一般(參閱You Tube【The Mom Song媽媽之歌】),引發子女的厭惡,聽而不聞,用不當的行為惹妳生氣以為抗議,造成兩敗俱傷,災情慘重,妳的愛成為孩子沉重的負擔;這其實不全然是妳的錯,只是我們以為愛就應當這樣,卻不知擔著心卻要放開手,關心是要站在他欲破繭而出的心境出發,妳適時伸出關愛的手,孩子才會欣然順勢接受。

學習當孩子的朋友。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被人尊重,朋友之間的互相需求和尊重,正是建立他們形成完整人格,和成熟人際關係的滋長養分;嘗試進入孩子的世界,其實也是為人父母重新體會年輕時光的機會,轉換心境,換一顆願意冒險嘗鮮的心,那會是你和孩子建立新關係的契機;去學習「滑玻璃」這新世代技術;這個電子科技迅速變化的世紀,捨棄學習新技術的企圖,就會永遠落後在鴻溝的那一頭;這時代,哪個孩子會願意,和一個不懂得滑手機的老骨董,搭起溝通的橋樑呢?在同儕面前承認有一對LKK的父母,那有多難堪呀!就像妳要承認家裡有一位不上進,吃了米的兒子,不也是那麼困難、沒面子嗎?給孩子知道他有一對上進的父母,懂得欣賞他,讚美他,以他為榮,不自以為是的父母,代溝才得以消弭。

在這粉絲專頁3000讚的當下,除了感激網路上好朋友們持續不斷的支持與勉勵,同時要感謝好朋友國眾電腦的馮副理,以及診所行銷專員秉帆君的創意,有他們的協助,讓我及診所增加不少服務群眾的機會;期許我們是以身心醫療為志業,破除以營利為中心的迷思,更有耐心和愛心來治療病患,也以基督的愛為榜樣,讓每一個當下的腳步都能成為世代的典範。